您的位置:首页 >百科精选 >

安医大二附院将举办矮小症义诊

导读 时值岁末,一年下来,有些孩子不经意间就蹿成小大个儿,有些孩子却还是同龄孩子中的小精豆儿,身材矮小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1

时值岁末,一年下来,有些孩子不经意间就蹿成“小大个儿”,有些孩子却还是同龄孩子中的“小精豆儿”,身材矮小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1月26日上午,安徽省医师协会青春期专业委员会、安医大二附院生长发育中心将联合举办一场“身高冬令营”公益活动,通过身高运动会、义诊、讲座等形式,提醒家长重视儿童身高问题,走出观念误区。

身高是需要家长重点关注的对象,在寒假刚刚到来之际举办“身高冬令营”公益活动,旨在推动全社会对矮小患儿的关注,让家长了解正确的儿童生长发育知识,引导生长障碍患儿合理就医。

1月26日上午8:30—12:30,“身高冬令营”公益活动将在安医大二附院门诊大厅举办,所有矮小儿童就诊均免挂号费;家长可编辑孩子“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高”发送至手机18017318447报名申请,经过初步筛查,40名符合条件的矮小儿童可免费拍摄骨龄。参加活动的孩子还可以参加“身高运动会”赢取奖品。

“人的身高除了受遗传、疾病、营养、睡眠等因素影响外,还与运动锻炼密切相关。体育运动可以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加快骨组织生长,有益于人体长高。”安医大二附院儿科主任医师刘德云表示,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本次公益活动特意安排了一场小小的运动会,通过跳绳和拍球上篮等弹跳类项目,引导儿童加强体育运动。(郑慧 记者 王佳)

相关科普知识:

如何判断孩子得了矮小症?

目前临床上一般用百分位数来判断身材矮小,即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种族正常儿童身高标准第3百分位,就可诊断为矮小症。生活中,如果孩子长期低于同龄人半个头、一直坐在班级第一排、每年长高不到5cm,则可怀疑为生长发育迟缓。

生长速度减慢往往是儿童疾病的早期信号之一。正常儿童不同时期生长速度不同,一般足月出生时身长50厘米,小于47厘米则提示有宫内生长迟缓;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第2年增长10-12厘米,第3年至青春期开始生长速度为每年平均5-7厘米,青春期加速生长期每年增长约8-12厘米,持续2年左右。身高存在明显缺陷,低于国内标准p10以下(标准为:周岁年龄5岁低于105CM,7岁低于117CM,9岁低于128CM,11岁低于137CM,13岁低于150CM,14岁男童低于156CM、女童低于151CM,15岁男童低于161CM、女童低于153CM)均在需要检查的范围内。

每一个儿科医生、家长及老师应重视准确给孩子测量身高,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如果孩子3岁以前每年生长达不到正常生长幅度,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长小于5厘米,青春期加速生长期年生长小于8厘米时,就认为生长速度减慢,应及时就诊,及早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生长速度高于正常值,也应警惕性早熟问题。小儿生长不良导致成人矮身材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性早熟,还有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小、全身性疾病、体质性生长和青春期延迟等均可导致矮小,应找儿科内分泌及生长发育专业医生诊治,不可盲目治疗。

和骨骺线抢身高,治疗要趁早

国外生长激素缺乏症矮小患者的治疗平均起始时间为6岁。开始治疗年龄偏大,生长期短,到遗传身高的可能性较小;而及早治疗可最大限度提高患儿的成年身高。一般来说,女孩的骨龄超过14岁,男孩的骨龄超过16岁,这时其骨骺线已接近闭合,基本没有长高的机会了。因此,越早了解骨骺线闭合情况,越早干预,患者长高的可能性越大。只要治疗及时,孩子一般是可以达到遗传身高的。

由于身体有追赶生长机制,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可使矮小症患者最终身高获得改善的最大效果是第一年,第二年则恢复正常生长速度,治疗一般在骨骺接近闭合时停止。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坚持系统的治疗,大部分矮小患者都能恢复正常身高。

治疗矮小症要用生长激素替代治疗,但许多家长有“生长激素恐惧症”,认为激素肯定有发胖、变丑、内分泌失调等副作用,有的甚至拒绝接受治疗。生长激素的作用主要就是助力儿童长身高,合理的外源生理补充量是不会有上述副作用的。如果不遵医嘱、盲目停药,反而可能会错过时机,耽误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